砂劳越

留学新闻

  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新闻内容  

李光耀:中国的进步令人羡慕
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 阅读:232

接受专访后,李光耀和杨澜在新加坡总统府合影


      专访后,李光耀和杨澜在新加坡总统府合影   作为新加坡开国总理 是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。前接受专访分享中国记忆———

  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,知名电视访谈节目《杨澜访谈录》推出“世界看东方”特别节目,从今日起开播。杨澜专访李光耀、老布什、布莱尔等七位国际政要,通过他们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。

  本报独家为您率先呈现《杨澜访谈录》国庆60周年特别献礼“世界看东方”系列节目。

  李光耀,新加坡的开国总理,现任新加坡内阁资政。作为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之一,从1976年到现在,他一共访华了30多次,与中国的三代领导人都有过直接接触,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发展。

  《杨澜访谈录》“世界看东方”国庆特别节目的第一期,带我们一同分享李光耀先生的中国记忆。已经86岁的李光耀依然精神矍铄,他在新加坡的总统府伊斯塔纳接受了杨澜的采访。

  李光耀祝福中国语录

  我想中国的现任领导人和中国的人民,完全有理由为中国已经取得的进步和即将取得的更大进步感到自豪。

  有30年时间,你们与世隔绝,处境艰难,历经挫折。但是现在,你们正在发展的高速路上。在海外你们也没有陷入任何困境,只要不跟别人吵架,只要保持稳定、和平,只要坚持发展教育,你们在今后20到30年间会让举世刮目相看。

  遗憾

  首访没能同周总理会面

  从1959年6月上任,到1990年11月,李光耀一直担任新加坡总理,也是新加坡的首任总理。卸任后至今,他继续担任新加坡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。

  李光耀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,对于这件至今令他惊讶的事情,他其实也一直在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着。从1980年开始,到上世纪90年代末,李光耀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,亲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。

  但是,在上世纪70年代,新加坡的邻国对新加坡以华人占多数的情况特别敏感的背景下,李光耀与中国接触的最初,是谨慎而且小心的。

  在看到报章频频报道周恩来长时间住院的消息后,李光耀定下了访华日期,1976年5月,然而这个日子还未到来,周恩来便逝世了。1976年5月10日,李光耀终于来到中国。

  杨澜:1976年,在您第一次对中国大陆进行国事访问之前,您说您进行了最精心的准备,是什么样的准备和讨论呢?

  李光耀:我的外交部长(当时)已经去了那里并见到了周恩来,他邀请我尽快去。

  杨澜:我没明白为什么要尽快呢?

  李光耀: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,他知道其实并不好。他病了,但是我不知道。所以我慢慢地来。我也有迟疑。他为什么想要跟我们联系,这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。

  杨澜:您当时是如何解读的呢?

  李光耀:我想他们希望我了解他们想做的事情,中国并不想对我们造成伤害。你知道,我们可以同时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。这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面向东南亚的窗口,因为我们是当时东南亚唯一能允许中国银行继续营业的国家。

  当时东南亚的其它国家的首都,就像吉隆坡,马来西亚的首都,都与中国没有任何商贸关系,因此,新加坡是他们通向这一区域的唯一窗口。所以我猜想他们希望能扩大这一窗口。

  钦佩

  邓****接受“挑战”

  1978年11月,74岁的邓****访问新加坡,那次访问邓****表现的坦诚和谦虚让李光耀钦佩,邓****也为新加坡的现代化程度感到吃惊。李光耀一直清楚地记得,他和邓****谈话中的一段插曲。

  杨澜:您在讲述新加坡的成功故事时甚至“激将”说过中国可以做得更好?

  李光耀:那天晚宴上,他带着翻译坐在我的旁边。他说祝贺你。我说为什么?他说你把这里建造成了一座花园城市,“我18世纪20年代去法国马赛留学时曾经路过这里。当时这里还是个脏乱的地方”。

  然后我说这只是在一个小国,很小的成绩罢了。所有我们能够做的,中国也能做并且能够做得更好。因为你们有的是状元,你们有文人、知识分子。而我们都只是福建、广东等地区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代,没办法和你们比较。

  他听完沉默不语,继续吃完饭。他从来没有忘记这句话,这是一个挑战。

  1992年,他一路南下到广东深圳,在那里做了著名的南巡讲话,结尾他说“出国去看看并且要向各国学习。特别是向新加坡学习。他们有良好的社会纪律和良好的社会秩序,我们应当向他们借鉴,并且比他们管得更好。”这说明他一直记得这个挑战。

  1992年1月至2月,88岁高龄的邓****视察了深圳、珠海、上海等地,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。

  “南巡讲话”后,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,从此中国经济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。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变化的李光耀曾经说过:“中国的开放政策给我印象最深的特征当数邓****的果断坚决和不遗余力。”

  杨澜:您被称作小舞台大人物。您是否能够体会管理这样一个大国所会面临到的各种问题?

  李光耀:让我告诉你在那个晚宴上我灵机一动对邓****说的话吧。

  当天我对邓****说“我在想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而我出生在中国会怎样?我敢肯定你将是新加坡的领导人。但是如果我在中国,我很可能走到半路就被人推开了。我能走到一半就不错了”。

  羡慕

  中国取得巨大进步

  李光耀作为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亚洲政治家,在与西方媒体乃至社会交流的时候,所采用的公关技巧也一直为人称道。

  2008年6月,李光耀看到中国奥运会火炬传送在境外受阻的情况后,写了一篇名为《中国的两种形象》的文章,文中他就中国与西方交往的现状,提出了他的建议。

  杨澜:您在与西方媒体打交道方面有很多经验,您的诀窍是什么?中国政府如何才能在西方塑造更好的形象,如何更好地与西方社会进行交流。

  李光耀:首先,我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很公开。你在报纸上发表批评我的言论,我可以阻止你在我们国家发行。如果你诋毁我,我就起诉你。如果你不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我的反击,我就不让你卖。

  其次,我也是接受了西方教育,我知道你们怎么想怎么做,我们说一样的语言,我可以在跟你们争论的时候以理服人,并且让世人知道你并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。

  杨澜:所以说,您认为有更有效的方法传达信息,并且能更平衡地来报道事件。

  李光耀:你必须很精明,你知道什么时候放他一马,什么时候把他撂倒。

  杨澜:2008年的奥运火炬接力,您观察到了中国的两个形象。为什么您认为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描绘了完全不同的中国形象。你眼中的中国真正的形象是什么?

  李光耀:西方国家的路线是,把中国刻画成专制国家,但是中立国家,比如亚洲、非洲、甚至是拉丁美洲的国家,不认同他们的路线。那里的人们只要到过中国,就知道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由于稳定和和平,这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令人羡慕的进步。

  杨澜:我有一个假设,如果邓****今天坐在我坐的这把椅子上,你会和他说什么?

  李光耀:我会对邓****说,你的成就正如我当年料到的,已经超过了新加坡。看看你们的北京奥运会,你们让北京一夜之间绿了起来。

  我1976年到北京的时候,整个街道都很灰暗,到处都是单车。现在到处都是树木花草,奥运会时中国能够让1400万盆花同时盛开。

  我从报纸上读到这个,因为我一直感兴趣这样的事情是如何做到的,过去十年我一直想,我们能不能做到同样的事情,我一直在研究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花在春节同时开放。

  访谈播出时间:东方卫视10月13日23:00

  特别感谢《杨澜访谈录》栏目组支持

 


 
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